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一首诗中的一句,用以形容卖炭翁明明穿着淡薄,却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这样才能将木炭卖出更高的价格。
字字揪心!
这,不也正是大明百姓而今的现状?
他暗暗叹了口气,道:“可是,木炭价格暴涨,终究会令得更多人的用不起木炭,这些人,岂不会受冻?”
宁远却道:“此事,因人而异,陛下,而今,您还用木炭吗?”
弘治皇帝会意过来。
这小子的言外之意是根据家庭富足程度为依据的。
你家里真有银子,无论木炭贵贱,都买得起。
而对于他这君王而言……天下都是他的,又岂会用不起木炭。
于是,为了面子,他只得脸不红心不跳道:“朕……自是用木炭的!”
“这便对了!”
宁远笑道:“您是君王,自是不缺木炭,故,木炭价格是否上涨,于您,并没有影响。”
“而对于其他较为富足的人家而言,同样如此。”
“一家十余口人,一月所需木炭,不过数百斤。”
“至于下人、小厮……就同诸多普通百姓一样,只能烧木柴。”
一番话,侃侃而谈。
弘治皇帝沉默。
他虽是觉得木炭价格暴涨是不对的,可偏偏,宁远这番话竟很有道理。
但很快,他捕捉到什么似的道:“驸马,你忽略了一类人,便是先前可以用得起木炭,而今却用不起的人!”
宁远早就准备好一般,摇头笑道:“陛下,您再试想,您所提及的这类人,用不起木炭,会用什么取暖呢?”
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