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跟限高又有什么关系呢?
宁远继续引导:“取消限高问题,便可以将楼宇建的更高,固定的面积内,容纳更多的人,同时也能减少这些购买人的成本。”
弘治皇帝眉目一定,逐渐明白过来。
归根结底,是均分成本。
假如当下有一亩地,售卖百两银子,如果单独卖给一个人,购买人的成本就是百两。
可若卖给一百人呢?
个人单独的成本就是一两。
也就是说,将楼宇建的更高,便可使得购买之人的成本更低,在增加购买意愿的同时,地也能卖上价格了。
“颇有道理,朕……琢磨一番吧。”
弘治皇帝很是心动。
天大地大皇帝大,银子也大啊!
这朝廷,各方面都需要银子。
就如赋,若非他的内帑有了银子,敢免天下赋吗?
所以,他才会想方设法的通过合理手段搞银子,显而易见,这城池扩建,便是一次大机会,不容错过。
宁远退下。
回到家后,他正准备休息,沈三来了。
“公子,大好事,作坊中一个匠人,提高了火窑的温度,改良了玻璃的生产,大大的增加了生产效率,而今,数百人在一日之间便可以生产千余块玻璃了!”沈三激动不已。
这都是银子啊!
一块近百两,一旦各地的作坊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将会有无数的银子流入百善。
“不错!多赏赐那匠人一些银两!”
宁远自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