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不好,便意味着瓦剌这边随时可以自由出入,诸多部落也都会偏向瓦剌,待日后徐徐壮大,完全有翻盘的机会。
所以,在签订大嫩条约之后,他并未急着离开,一直关注着明廷对于北方的治理一事。
然后便有了北方大热这一幕。
诸多百姓疯狂向北,据说有几十万,且不管这些人是不是去捡钱的,只要这些人在北方四处活动,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镇住北方啊!
如此,困扰了大明百余年的北方治理难题……也就基本随之解决了。
“狗东西啊!”
阿喇哈青森一声叹息,暗自无奈。
没办法了,准备回去吧,还要还千万两银子的债啊!
转来翌日,京城一片热闹。
除了诸多行商,便是连百姓都跑去外城凑热闹。
约中午时分,陈玉胜等人出现。
原本,陈玉胜笼络了近万人,结果一日之内出现了许多南边的行商,于是一行人联合起来,总人数,更是将近三万。
“哈哈,祝陈兄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收获满满,平安归来!”
许多人冲着抱拳。
陈玉胜也是一阵激动,心底澎湃:“多谢大家吉言,待我归来,当设宴款待诸位。”
一番寒暄后,三万人马徐徐出了城,在一众人的注视下,渐渐远去。
北上,捡银子。
而随着陈玉胜等人的离开,其余行商也都放下戒心,大张旗鼓的行动起来。
先前,动向不明,没人能确定朝廷是否会拿“流民”说事。
现在,事实已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