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这王云凤突然跳出来,建议出海,这不是冒天下大不韪吗?
好,就算你想提议,可你好歹拉上几个人联合上书啊,一个人单枪匹马,这与找死有什么区别?
“去告知那王云凤,就说出海无利,无甚必要,此事不得再提!”
弘治皇帝开口,也是不得已!
能怎样?
只能先将这王云凤的嘴堵起来,教他别再提及此事。
因为,这事稍有不当,他王云凤的官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百官与他这个君王的心思多心知肚明,却不提及,意思便很明显了,不赞同、认同呗。
说不好听些,就在他暗示出海的意图后,那诸多言官怕不是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有哪个蠢货提及此事,跟着好一顿狂喷。
大明的诸多文官有多猛?
莫说引经据典的嘴皮子本事,一些人甚至敢在奉天大殿之上将人打死!
当下,那王云凤如此上书,一旦传出,那诸多早已准备完全、兴致冲冲的百官怕不是要一哄而上,疯狂抨击王云凤。
所以,他暂先堵上那王云凤的嘴,也是为其好。
除此外便是……出海这事,可能彻底化为泡影了。
那百官,尤其是清流,在狂喷王云芬的同时必定会陈述诸多利弊,继而将出海百害无一利给坐实了。
当下坐实了,日后便不可轻易提及了。
若没有王云凤这份奏疏,百官态度模糊,出海一事或可能还有一丝机会,可在这份奏疏之后,出海,将彻底被坐死!
“本体元来只是公,毋将私意混其中。”
“颜渊造圣无他事,惟在能加克己功。”
弘治皇帝呢喃一般,吟诵了一首诗。
旁边的萧敬顿了顿,旋即低头下去,也是有些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