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诸多小国可以了解大明的动向,大明却无法获得其他小国的最多文字,这是相当被动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
“陛下,这是吐蕃使臣的奏疏。”
内阁中,刘健将一份书信递送上前。
弘治皇帝看了看,又有些无语。
这吐蕃,而今已是四分五裂,其中那亦力把里的使臣上书,提及瓦剌不断骚乱吐蕃,大明这边便应该下圣旨惩治吐蕃,亦或者直接派出大军,惩治瓦剌。
此事,算得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自大明开国以来,尤其是文皇帝的多次北征,终于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可河西走廊一带,一直存在太多的争议。
那河西走廊,经年乱战,所属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对此,大明也是无可奈何,打来打去,最终于吐蕃一带成为了兄弟,回想商贸往来。
然,随着瓦剌的崛起,吐蕃不断被攻伐,已是有些不支,故向大明求助。
帮不帮?
这里面的问题太多了。
要知道,自唐朝开始,那吐蕃便是唐朝的领地,到了大明开国以来,吐蕃便一直在外。
但凡有一点野心的皇帝,都想把这块地给收回来。
可直至大明开国百余年……吐蕃仍旧在外。
所以,对于这一片地,弘治皇帝本身是有些纠结的。
你要收回,那便要有个借口,奈何大家身为兄弟,岂能随意攻伐?
这就有些尴尬了。
“朕啊,时常想到始皇帝!”
“他一统六国,使得天下大同,书同文,车同轨。”
“今我大明虽是兴盛,却有太多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