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官员说道:“国公,可压压收粮的价钱,毕竟,咱们也难啊!”
“是啊!”
“国公仁慈不收赋税,可他们也该体谅些北疆的难处。”
杨玄的面色渐渐冷漠。
声音消失了。
官员们心中忐忑,不知自己何处得罪了老板。
“为政者最忌讳的便是朝令夕改!”
杨玄觉得麾下有些飘了,有必要敲打一番。
“今日说不收赋税,明日降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我知晓,一旦这道政令下到地方,那些官吏会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打个比方。”
杨玄伸出一根手指头,“我定下了十文钱一石的收购粮价,下面的官吏就敢说是九文,八文。百姓敢反抗吗?不敢。于是看似皆大欢喜。”
众人都有些尴尬。
一层层下压的戏码大伙儿都不陌生,许多时候,他们就是源头。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奔着贪腐去的,更多的是为了政绩,为了更好的完成上官的吩咐。
“这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下面却暗流涌动。等到了明年,我说,去开荒吧!三年不缴赋税。你等说说,还有几个百姓会信?”
杨玄看着官员们,觉得这些人脱离百姓的日子太长了。
“等到了以后,北疆军攻下内州,需要移民。我许诺三年不收赋税,并且保证内州不受北辽的侵袭。谁信?”
杨玄屈指叩击桉几,盯着官员们,“失去了百姓的信任,我的政令将会寸步难行!你等的话,就会变成空话,大话,假话。”
他指指自己的太阳穴,“我北疆的根基是什么?不是强大的军队,不是相对关内廉明的官吏,而是,百姓!”
“取信于民,则民是我等的帮手。强大的军队来自于民,充沛的钱粮来自于民,各项政令的实施有赖于民。民,才是我北疆的根基!”
他起身,“告诉北疆官吏。”
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