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幸福里孤儿院、姚妈妈,以及苏晨。
文章以苏晨为切入点。
提到二十五年前的冬天的某个夜晚,苏晨被当做弃婴扔在了幸福里孤儿院的门口,被姚妈妈捡到。
然后通过苏晨这个人物线索,去写姚妈妈如何在丈夫去世后,通过艰辛努力撑起这个孤儿院。
孤儿院几次面临资金短缺,姚妈妈又是如何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挺过来。
“你知道她为什么患胃癌吗?”
“因为早年间为了给孩子们省下一点钱,她经常喝水充饥……她宁愿自己挨饿,也不愿让这些孩子饿肚子。”
“她牺牲自己成全孩子。”
“虽然后来蓉城对这些福利机构越来越重视,款项逐渐到位,但早年间落下的病根一直折磨着姚妈妈。”
“她如此平凡,又如此伟大。”
“她是无名之辈,也是铿锵英雄!”
文章气势磅礴,感人泪下。
通过一首歌,把姚妈妈写成了英雄,让姚妈妈的名字,永远附着在这首歌上。
但白白胖胖的格局不止如此。
在文章的末尾,主题瞬间升华。
“在我们华夏,还要无数像姚妈妈这样的英雄在默默做着伟大的事情。”
“还记得那一场恐怖的大地震吗?天崩地裂之时!三尺讲台上,那位年轻老师把孩子们护在身下,用他的身体为了孩子们撑起生命之伞。”
“还记得洪水泛滥江河决堤之时,那一个个人民子弟兵在洪水中用身体铸起的人墙吗?他们用生命换来百姓的幸福与安宁。”
“江城那场与病毒的战斗中,一位位白衣战士慷慨赴战!”
“边疆雪山!那一个个还是孩子的热血战士……”
“还有隐姓埋名数十年只为科研的无双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