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三路进攻诸侯小卫,左路大军攻魏国的北部大门,由太子推荐的林惊羽为将,来自青衣门的先天高手,带来了几十个同门师兄弟,一律安插在亲兵营、以及一些部将阵营中,全部提拔为将,毕竟他们的剑术不凡,足以力压那些中郎将、骁骑将、裨将。
只不过,他却不知,剑术高超的那些同门师兄弟,对兵法和领军一窍不通,却以自己师兄为统帅,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各营的将领放在眼里,时常顶撞,甚至拔剑动手。
全军上下将士早有一些埋怨,对青衣门弟子的厌恶,转为对主帅的不服气,但是对方职位太高,统领十万大军,他们这些低微的将领一时也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这一日,魏军在黄河以北,卫境山岭之地,与卫军展开激烈厮杀。
这里被称为火龙岗,是进入卫国都城的必经之路之一,与太行山脉分支相呼应,形成一道屏障,是进攻朝歌的最后一关。
林惊羽虽然是第一次带军,但曾熟读过一些兵法,有自己的心得,因此一个月下来,连番大战,锐气锋芒,几乎横推过去,斩敌数万,自损也有两三万多人,黄河以北的卫境新乡邑、修武邑、延津邑等城邑数座,都被攻克。
没座城池留下两千士兵驻守,其余大军继续开拨,一直打到了火龙岗地带,却进步不前,这里山形连绵,多山道和山坡,被卫军长年经营,在此打造不少机关、陷坑,林道间遍设鹿角、蒺藜等物,暗岗游哨很多,关卡处处,相互串联,共有六道葱岭。
就是十万大军攻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一岭推进,死伤无数。
进攻数日下来,左路军损失了近一万七千多人,十万大军,只剩下一大半了,但距离卫地朝歌,仍有一段距离,卫国不断招兵援助过来,使得两军鏖战对峙,每日厮杀,难有起色。
“大帅,不能再猛攻了,我军已经伤亡近半,需要整修一番,每日都冲上去,将士们死伤无数,那六道葱岭至今才被攻克两道,只怕真正攻下了,五万大军全都要埋尸荒岭了。”副将虞子展抱拳劝阻道。
“是啊,大帅,不能强攻了,大军需要原地休息,合军整编,确保军令通畅,许多伤员都需要药草救治。”
“先锋军已经殆尽了,除了残疾伤员,就是一些透支的疲兵,都已经对山岭地形产生畏惧感了。”
“请大帅下令,原地整修!”
中军帐内,许多将士绝大部分起身,抱拳齐声低喝。
林惊羽扫了诸将一眼,心中盛怒,真气流传,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杀人的剑气,笼罩着众将,但是法不责众,诸将一起请命,常年沙场的军威凝成一股,即使对方先天剑气,也无法使他们臣服。
如果主帅不同意,一意孤行,无视他们这些人的生死,很可能会发生一起军中哗变,到时候麻烦更大了。
这时站出来一位谋士,名叫雍沮,曾是张仪身边的客卿,被张仪临终前推荐给了魏太子,这次随军出行,作为策士谋客,数日前,也曾力劝过林惊羽,可惜后者一意孤行,根本听进去,此刻眼看要发生军变,他立即走出来,说道:“大帅,请听我一言。”
“你说!”林惊羽虽然不喜欢谋士在身边指手画脚,但是眼下帅将之间对峙,气氛险峻,他不可能拔剑把这些将领都杀掉,激起哗变,也不想就此当初服软,正好有人插嘴,可以作为台阶下,何况对方又是太子推荐的心腹。
“我军自渡过黄河北上以来,一个月内大战了十三次,攻克了六座城邑,占领小镇无数,直逼卫国都城朝歌而来,功劳丝毫不弱于其它两路,甚至还占了上风;可这火龙岗六道葱岭,乃是天然屏障,卫军在这设下了诸多埋伏,又有卫国几员大将、老将镇守,如果一味强攻,肯定会损失惨重,所以恳请大帅,暂时巩固夺取的领地,不可急于冒进,派人仔细探查这里的山形,从长计议!”
“现在我们攻打朝歌,卫国君王就会集中最精锐的部队前来阻截,反而便宜了中路和右路军,如果我们按军不动,尽管其变,待中路军北上对朝歌造成威胁,此地卫军必定会抽调一部分人马,到那时,我军养精蓄锐,一举捣破剩下四道葱岭,兵临朝歌,指日可待!”
他跟随张仪身边学习纵横之术,颇为精通纵横捭阖之言,一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指点要害,说服力很强,既点出了功绩,又指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