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王宫,大殿之上。
赵何年纪轻轻,城府毕竟不足,做事也不够老练,一听到传言,不分真假,先是被气到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拍案喝问道:“这些刁民,还反了天啦,背后议论寡人得失,通通该杀!”
相国肥义劝慰道:“君上息怒,这些传言,都是以讹传讹,不足信服,切不可自乱阵脚。”
“这些传言越来越凶,众口铄金,如果再不制止,让寡人颜面何存?”惠文王赵何,忍不住愤怒喝问。
李兑这时说道:“谣言止于智者,朝廷不能被动慌乱,当在城内贴出禁文,另外,朝廷还有商议退敌之策,现在一些大商贾都关门撤走,六大商贾中,白家已经撤商会了,孔家、卜家都在减销,燕国的一些商人也都纷纷逃走,一时间,邯郸城商区空了不少,人心惶惶,物价飙升,物资紧缺,影响百姓生活,需要朝廷及早安稳住!”
赵何气愤道:“什么?这些商贾竟然偷偷跑了,岂有此理,立即下令,全城戒严,禁制任何商贾打样关门,抬高物价,否则诛杀三族!”
蔺相如站出来道:“不可,君上,这些商贾向来以牟利为主,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旦物资短缺,价格自己会上涨起来,因为以原价出售,早就被哄抢一空,现在关键要稳定民心,继续招商,储备更多的物资来救市,才是最佳手段!”
这些经济平衡的知识,赵何如何能知晓?他生于宫廷,思维简单,多学宫廷斗争和礼仪,对于那些生活中的规律和见解,毫无头绪,以为只要下禁令,严格要求就可以了。
又一位大臣站出来道:“廉颇此人,只会防守,已经丢失了空仓岭和光狼城,现在龟缩在第三道防线之后,如果再失守,邯郸危矣!”
一位御史官站出来道:“君上,有传言说,廉颇正暗中与旧臣勾结,掌控了军权后,要对朝廷不利,还请君上早日提防,四十万大军,可是赵国三分之二的兵力了!”
这几句话,正中赵何的逆鳞,整个人都冷酷起来,原本暗害赵主父,就让他心里留下了阴影,现在但凡一些受赵武灵王先前宠信、器重的大臣,都遭到贬谪、打压,还有不少被杀了全家,现在被当众提及,赵何的脸色就有些挂不住了。
“廉颇乃庸才,枉费了寡人的器重,竟然被秦军打得节节败退,难堪大用!”赵何冷哼了一声。
平原君早就觉得廉颇年纪太轻,不足以阻挡秦韩联军,这时站出来道:“君上,不如撤掉廉颇,换上马服君赵奢,定能阻抗秦军的步法!”
“臣附议,赵奢乃军中名将,定能扭转乾坤!”
“臣也觉得,马服君赵奢是最佳人选!”
有好几个平原君派系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力挺赵胜的觐言观点。
李兑赶紧反驳道:“君上,臣举得不可,赵奢仍是戴罪之身,不可以挂帅,四十万大军,必须要任用信得过之将方可,否则,不是朝廷之福啊!”话意很明显了,赵奢属于先帝旧派,一旦他掌控大权,说不定临阵倒戈,逼宫下位了。
赵何看出了李兑的脸色,也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万一赵奢真的与老臣勾结,看不惯自己害赵主父,屠杀老臣的做法,另立新君,自己岂不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当务之急,对廉颇这个主帅,当如何决断?”赵何一时没有了主意,忍不住发问。
郑安平看到机会来了,站出来道:“启奏君上,臣觉得,可发一道王旨,责令廉颇,整军后立即反攻,把秦军打退,限期十日,夺回空仓岭和光狼城,把盟军击败,如果廉颇能做到,那就证明此人有将帅之才,而且对君上忠心耿耿;倘若他迟迟不用兵,无动于衷,对秦军毫无办法,一味死守,那么就说明,此人要么是庸才,要么别有用心,在牵制朝廷,有所图谋!”
这一番话,乃是澹台清儿早就设计好的,在赵国这种形势下,这是唯一合乎情理的试探,附和绝大多数派系大臣的利益观点,所以都觉得有道理,频频点头,一片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