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魁首!诗经乱杀,孔圣印章到手!

作者:不如放牛去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但考虑到如果反驳,声名受损的是自己的师尊,便气冲冲地把话咽了回去。

旋即坐到赵昊旁边的长椅上,不耐烦地催促道:“我人已经来了,赵公子快把你的大作题到玉璧上吧!”

说着,她不自觉地瞥了玉璧一眼。

那孔圣印章被她镶嵌在了玉璧背面,从正面看根本看不到,即使到了背面,不仔细看也很难发现。

两者才气通路已经连通,即便她文学修养一般,也能轻易地判断出如今玉璧上的诗词孰优孰劣。

赵昊不急不慢地抿了口茶:“不急,还有一个时辰呢!先瞻仰瞻仰别国友人的大作再说。”

此时,大部分参加“婚”题的文人,都已经把自己的诗词题在了玉璧之上。

玉璧上,多是些贺婚词,讴歌一些情比金坚的夫妇。

也有一些年轻文人题的求爱诗,表达了一些对婚姻的憧憬。

佳作颇多,但硬说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几乎没有。

倒是魏帝曹勐写了一首,娶了弟媳的诗,让人耳目一新之后敬而远之,感觉这人有点东西,但又好像有点问题。

唯一能让赵昊多看几遍的,反倒是南子陵的一首四言诗。

读下来,颇有一种《诗经·邶风·击鼓》那段话内味儿了,让赵昊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可以确定,这首诗绝对不是南子陵这个逼写的,而且肯定画了大价钱。

虽然这首诗没有“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么强的冲击力,而且《诗经·邶风·击鼓》写的也并不是爱情,而是战友情,从立意上不免落后一筹,但也至少有七八成的功力。

原作者绝对是个才华横溢之人,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一见。

而在场文人的反应,也充分证明了这首诗的优秀。

整块文曲玉璧长近七丈,大部分都在这首四言诗下面拜读。

琅嬛仙子不由笑了:“想不到那南子陵,竟也有几分实力,赵公子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怎么样?

当然好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