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天色露出鱼肚白,这场战事才终于落下帷幕——
荆州往北,接连三座城池都被插上了黑底云纹旌旗,在晨曦中迎风招展。
朝廷剿灭前朝余孽不成,反被打得丢盔弃甲,节节败退,还连丢了三座城池,这等笑话,连街头巷尾的百姓们都知晓了。
也就是这一夜,各个城池的街头巷尾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张张名为《时事速递》的书信。
那信有一尺长宽,上头用条条框框区分开来,有字有画,倒是吸人眼球。
有识字的秀才、童生、账房等人拿起查看,越看眼睛就瞪得越大,引得周围不识字的百姓们抓耳挠腮,好奇不已。
“写的啥?”
“快说给我们听听!”
有几个回过神来的书生也不推辞,开始大声念诵起来——
“喜报!峡州城济源县牛家村小麦亩产突破一千斤技术难关,夺得区域第一!”
“朗州孙家湾老虎坪土豆示范点亩产再创新高,突破四千斤!可喜可贺!”
“啥?亩产千斤?”
“土豆是啥子,能吃吗?咋还有四千斤的?”
“吹牛呢吧?”
百姓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还想问点啥,便听得那人又开始往下读——
“寻亲启示,袁大狗,男,十五岁,嘴角旁有颗大痣,庆州羊角村人士,于一年前在逃荒路上走失,走失时身穿藏蓝色棉布袄。
父母寄语:大狗啊,爹娘在辰州得救了,这里什么都有,鸡鸭鱼肉顿顿管饱,你看到消息后快去寻官府帮忙,爹娘等你啊——”
“招工启事:澧州城纺织厂诚聘女工若干,月薪五两起,详情面议。”
“嚯——”百姓们喧哗不已,“还招女工?”
“女子也能出去做工,那岂不是抛头露面?”
“这究竟是什么?上头写的是真的吗?还有寻亲的,可能帮我也寻一寻?我小叔子一家也在逃荒时与我们走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