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5章大汉风

作者:马月猴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荀攸微微抬头看了看斐潜,又看了看堂中正在激烈的讨论的众人。

这些人都是棋子,包括荀攸自己。

是的,这些棋子都在发声,似乎都在为了自己的未来在发出声音,可是明晰未来的,却只有一个

斐潜倒是没有关注到荀攸的心理活动,他更多的是注意到了现场的那些言论。

民众需要一个声调,需要一个风气。

捂着民众的嘴,蒙上民众的眼镜,刺破民众的耳朵,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民众会痛的,痛得越深,便是记得越深刻。

还不如给民众一个发声的渠道,一个表达的途径。

这个民,自然也包括四民之一的士。

就像是斐潜给这些士子,这些学者,这些儒家子弟规划出来的这个渠道。

青龙寺大论。

两次青龙寺大论,目的都很明确。

第一次的时候比较仓促,但是因为之前有蔡氏藏书,有守山学宫,有熹平石经,有蔡邕庞德公等大儒的背书,所以第一届青龙寺大论的正经,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在第一次青龙寺大论之中,表面上是针对经文,而实际上是在对人。

有了对于经文的求真求正,后面对于官吏的去贪去腐,才有了不可动摇的理论根基。斐潜在制裁那些官吏的时候,所引发出来的副作用才被压制到了较低的程度上。

因为,有真就有假,有正就有邪。

斐潜在清理贪腐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是一种类似于求真求正的过程。并且在降低了圣人化的孔子地位的同时,也就拉低了儒家这个士的层级,使得天下四民,有了能够再一次愉快玩耍的机会

而这一次的青龙寺大论,也是一样。表面上是求正解,实际上是在正经之下的引导民众的正确行为,是经书的延伸,社会的风气。

这些话斐潜虽然没有明讲,但是对于在场的众人而言,或多或少的都感觉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并且在之前大阅兵之中那种尚武的气息,也刺激了这些学者迫切的想要拔高自己,来对抗,或是来保住自己的地位。

因为有前车之鉴啊,在前秦和汉初,那种战乱环境之下,军事上面的重要性导致了重武轻文,甚至汉代开国皇帝和军功勋爵更是公然调戏儒生取乐。大汉当下也是面临着混乱的环境,若是不能做出一些什么事情来,说不得又是沦落到了武夫之下,饱受欺凌。

时代在变化,技术在变化,精神层面上的这些,同样也需要变化。

如果人的思想赶不上这些变化,是一件很可怕,也很可悲的事情

所以,斐潜必须要让这些习惯发出声音,并且能够比较系统的发声的这些人动起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