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满意地笑了,语气变得温和起来,道:“北通州的事,你来和朕说说吧,你的那份奏书,朕看得很喜欢,朕虽是天子,可是久不出宫,未能体察民情,倒是遗憾得很。”
既然朱佑樘喜欢听,柳乘风也不介意好好地说一说,其实柳乘风不知道,他的那份奏书,给予了朱佑樘多大的震撼。
对朱佑樘来说,他所想象的天下和柳乘风描述的市井几乎有天壤之别,这其中自然是因为文臣武官们不屑言及相关的琐碎小事,所上的奏书大多是笼统概括,而朱佑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对外界的事物靠的只是自己的想象,而柳乘风的奏书却让朱佑樘对外界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他突然明白,原来寻常百姓还有许多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
朱佑樘突然警觉起来,他有了一种危机感,毕竟他和其他皇帝不一样,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不容有任何的瑕疵,正是因为这种姓格,才让他每曰埋首在案牍上,为了治理天下而废寝忘食。
现在,朱佑樘发现了自己施政以来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不能体察民情,这种民情和朝廷官员们代他体察的全然不一样,而柳乘风的视觉,显然更加真实。
朱佑樘在左右权衡之后,已经有了主意,柳乘风要大用,这个人可以充作自己的耳目,他不但能平乱党,还能增加大明的岁入,更重要的是,朱佑樘需要这么一个人,需要柳乘风来做他的眼睛和耳朵。
锦衣卫……东厂……都察院……这些机构似乎都已经不能胜任了,原因无它,无论他们有着怎样的身份,却还是衙门,衙门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兴致去体察真正的下情,朱佑樘要的是柳乘风这样的视觉,不容有一丁点的瑕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