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抬眼,看了眼不瘦不胖的老方丈,笑道,“师傅,前几天有个来拜佛的游医说了,像你这样的身子骨还能活三十年。”
“老纳已七十古来稀,不需要那么久。”
“怎么不需要,到时,师傅就是百岁之人,就是人瑞。”
老方丈不与小沙弥争口舌,专心吃饭。
人生一世,繁荣枯盛,全凭天意。
小半刻钟之后,有年青僧人进来收拾碗筷,“师傅,摄政王求见。”
正在抹小嘴的小沙弥眉头一皱,“师傅,徒儿去街市化缘,听人说他不能有子孙,那他最后岂不是要被世人忘记?”
“阿弥佗佛。”方丈道:“就算有子孙,最多也只被记住五十年。”
“为何是五十年,师傅?”
“只有儿、孙能记得父亲、祖父的模样,曾孙以后,谁还记得呢?”
“可是曾孙辈们会以老祖宗的方式年年祭拜呀!”
老方丈一愣,蓦然失笑,“怀与说的是。”
为何人们执着于生生不息,意义大抵于此了。
收拾碗筷的僧人问“:师傅,见吗?”
“来都来了!”
哦,那就是见了,小僧连忙出去通报。
沈初夏想到遂道长,但是没想到会这么长,长到没有尽头的感觉,“佗叔,这么久,我们应当出京城了吧。”
老憨佗想想道:“也许正在城门口左右。”
“什么?走了大半天才这么点远?”
“差不多吧。”老憨佗说道,“高氏父子太厉害了,居然在枕花楼的下面挖了这么长一条遂道,怪不得搬银子能逃跑,真是太厉害了。”
沈初夏摇摇头:“我觉得这条遂道应当不是高家父子先挖的,但被他们发现加强了这条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