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仝旭的考卷?”围观的人看到墙上粘贴的考卷后,忍不住嗤了一声,第一张帖经题的考卷就错了三题,这说明仝旭对四书五经掌控的不够牢固。
“我刚刚看了,五百道帖经题,除了没答完的,万兄一共才错了三题。”万云浩的才学是大家公认的,而仝旭身为仝府大公子,一张卷子就错了三题,对比之下,高低立现。
等仝旭的策论贴上墙之后,围观的人读了几句神色更加不屑,都要怀疑仝旭的秀才功名是不是靠仝同知得来的?
“粘贴湛非鱼的考卷了!”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刷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向着墙壁看了过去。
字如其人!一个八岁的小姑娘,进学不到一年,这一笔风骨初现的字就胜过不少人,他们八岁时的字有形而无神韵。
因为之前看了万云浩的考卷,众人对五百道帖经题已经很熟悉了,一张卷子一张卷子看了下来,现场一片诡异的静谧。
这让粘贴考卷的捕快都诧异的看了过去,刚刚他们还在对仝旭的考卷品头论足的,这会怎么集体失音了?
“竟然全对!”有人忍不住的开口,整整五百题啊,万云浩错了三日已经让他们敬佩不已,而湛非鱼却是一题都不错。
“传言说湛非鱼过目不忘。”此话一出,围观的众人不由点点头,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如果说答对五百道帖经题源于她超强的记忆力,那么看到湛非鱼的策问后,众人再度消音了!
万云浩的策问写的精彩,那是因为他文字功底深厚,旁征博引、笔翰如流。对比之下,湛非鱼的文章却显得朴实多了,但却是言之有物、精辟入里。
策问问的是治国治民的良方,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万云浩的文章写的再精彩绝伦,却也空泛没有实用的意义,湛非鱼的策问则能真正的解决盐价问题,遏制盐商敛财,让普通百姓吃得起盐!
“这策问真的是八岁小姑娘所写?”有人忍不住的发出了疑问。
虽然说十二张卷子的字迹出于同一人之手,也可能是顾学士捉刀,湛非鱼誊抄的,让他们相信一个八岁小姑娘写出这样一篇策问来,寒窗苦读十来载的他们岂不是要自惭形秽?
有人看向最后一张考卷,“这五言八韵诗写的却平平,堪称通顺而已。”
“是啊,若真有天赋写出如此策问来,诗又怎么会如此平常?”三分的怀疑陡然变成了七分。
“行了,你们别忘了这封条是刘大人亲自揭开的。”锦袍少年嗤笑的看向这群输不起的寒门子弟,不就是被湛非鱼压了一头吗?
站一旁的青年也附和道:“湛非鱼既然敢主动挑战,必定有必胜的把握。”
若没有真才实学,湛非鱼敢挑战万云浩吗?既然有,那么她写出这样精彩的策问又有什么可怀疑的。
见有些人还不甘心,锦袍少年再次开口道:“这策问题目是刘大人所出,顾学士并不知晓题目,之后考卷封存在考卷箱中,你们难道要怀疑顾学士弄虚作假不成?”
以顾轻舟在文人圈的声望,但凡有人敢怀疑顾大学士,绝对会被天下读书人给喷死!尤其是活字印书术让书本的价格降了下来,顾轻舟更受读书人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