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强制进行,孟学义和各房长只能自己带头,在自家肥田中种植番椒。
其实他们心中也很忐忑,各自报上去的数据就是几亩,都没有超过十亩,就孟学义一咬牙,说要种二十亩。
这离孟青云种三百亩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让孟学义很心焦,但也无奈。
孟青云说服王永胜,家中肥田都种番椒,就如此还有近二百亩的差距。
就在孟青云一筹莫展的时候,孟学永告诉儿子,村中富户黎逡黎员外要卖五十亩肥田,浇水种植都很方便,就是价格太高,一亩地要十五贯钱,所以至今未能成交。
这么好的地,他为什么要卖?
莫非这地的归属权有猫腻,或者是三角债顶来的?
这是孟青云的第一印象。
黎逡是远近闻名的地主,土地就是他的命,家有良田百顷,尚嫌不够多,怎么可能卖地。
就算他卖老婆卖儿卖女都不可能卖土地。
不过五十亩肥田如果买来,种上番椒,一年就差不多回本了。
他决定和父亲去看一看。
黎逡带着孟青云父子去看地,确实是肥田,而且浇水极为方便。
孟青云更加疑惑,这地卖了真可惜。
“黎员外,这地可有地契?”
地契才是重点。
只要签了买卖契约,然后在县衙将地契过户,土地就是他家的,任他有什么猫腻也是白搭。
黎逡拿出地契,孟青云仔细一看是真的,私刻县衙大印可是要坐牢的大罪。
孟青云心里如同猫儿抓,更想知道黎逡卖地的原因。
“黎员外,这么好的地,为什么要卖?”
黎逡自豪道:“我家四郎前年考中秀才,在县学宫上学,但学宫效率不高,我便让他去树梁书院读书,那儿有好多大儒坐阵,上榜人数高,我就是把地卖光也要供四郎考上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