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一下,没跟他爸走,弯腰要晾衣服。
“等等。”
郑家兰出了厨房,看到大儿子的动作,立刻叫停,“我说了,不让你做事,就不让,一次的感动有什么用?你爸是一年四季的做这些。”
朱年志喃喃的道:“我想帮帮你。”
“不需要,我忙得过来。”
眼看着他妈晾了一桶衣服,桶里至少还有半桶水,被他妈给倒了,他忍不住问,“为什么不用篮子?篮子滴水,挑起来不重。”
郑家兰放下水桶,继续晾晒另一只桶里的鞋子,
“你以为住在淮河边的人没想过吗?篮子只能挎着,必须一路不带歇的挎回家,不然,只要一落地,篮底的衣服就都是沙子和尘土。
这一路肯定还挎了一身水。
就算你爸挑两个篮子,就算家里这头能放凳子上,河边那头呢?放哪里?岸上肯定是不行。
可是河水里一晃荡就都是沙子,水缸里每天沉淀下来小半缸沙子,你看不见?”
朱海龙已经挑了一担水回来,倒进缸里继续去挑。
朱年志赶紧抬脚跟上。
这次,他看到他爸去的是男人们挑水的大石墩处。
这个大石墩离河边有两三米远,从河边上大石墩,是两个毛竹竹片紧密排成的五六十公分宽的踏板,就是码头轮船和岸边的那种踏板。
一左一右,右上左下。
挑着一担水踩着弹簧似的踏板,稳不住挑子的,至少要晃出去小半桶。
他爸挑下来的,是离桶边两三公分的满桶水。
“爸~”朱年志紧追他爸几步,“下一担,我来挑试试。”
朱海龙依然是有节奏的步伐,桶里水面晃动极小,“你想挑,就等最后一担。”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