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娘从周家人手里接了火盆放在门槛内,又放了瓦。
然后到门口,指挥着青年将一只马鞍放在了轿子前方,再站到轿旁等新娘出轿。
轿夫拆掉了轿门,周家一位六岁的盛妆小女孩,即称为“出轿小娘”的孩子去拉了新娘子的衣袖三下,新娘才将手搭出轿小娘手里,出轿。
新娘出了轿,新郎上去扶住新娘。
喜娘在另一边扶着新娘子,将新娘扶着跨过了轿杠,再跨马鞍,过了马鞍,踩着红毯到仪门前,迈过门槛进周家的二进院。
进了仪门,跨过火盆,再走几步,踩碎了瓦,直奔三进院。
进了第三进院,再登中堂。
中堂铺了大红地毯,供桌之上点上了红烛。
周家主周家主母,与周家众老与吉家送嫁的娘家人见了礼,将吉家来的人请至中堂观礼。
周家老家主和周家主、宗妇坐在高堂之上。
喜娘引新人到堂前,随着司仪的唱礼,新人跪下,先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后,喜娘和新郎将新娘扶起来,送去洞房。
新人拜了堂,周家主在中堂招待吉家送嫁来的贵客。
乐小同学和姜少等人跟着周家人送新人到了洞房,新人坐床,挑盖头,再喝合巹酒。
喝了合巹酒,新郎先离开,去陪客人吃“换妆汤果”,新娘在新房内换妆,摘了凤冠,另梳了发,戴步摇。
新郎等了一阵,再去新房接了新娘子,一起到了正堂行拜见礼,即见长辈。
受新人拜见的长辈,都给一份见面礼。
拜见礼后,就是“待筵”。
待筵只是一个婚礼的礼节,中堂设筵,新娘坐首席,由四名女子陪宴劝筵,新娘子只略略吃一点就成。
待筵礼后,喜娘陪同新娘至厨房行“亲割礼”,也就上厨的意思,之后,礼毕,新娘回新房歇息。
之后,周家摆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