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荀况不由动容。
面前的李建就是赵国下卿,那可是正儿八经的赵国重臣。
反观齐国这边,稷下学宫的大祭酒一般也就是上大夫。
有些大祭酒如果不得齐王之心,甚至连上大夫的爵位也没有,就封个名誉大夫完事了。
不仅如此,虽然荀况名义上是大祭酒,但实际上学宫之中的很多事情,他都没办法做主。
原因也很简单,除去大祭酒之外,学宫之中还有几名祭酒先生。
这些祭酒先生都是学宫之中诸子百家的大能学者,同时也被封为齐国荣誉大夫。
大家都是大夫,你这大祭酒的大夫也不是世袭的,不比我的大夫高贵到哪去,我怕你作甚?
掣肘多多啊。
赵国方面,直接告知荀况,邯郸建立的新学宫,全部由他做主。
这种说一不二的权力,确实也非常打动荀况。
在李建说完之后,荀况果然陷入了沉默之中。
看得出来,这位儒家大能已经非常的动摇了。
李建并不打算给荀况更多纠结的机会,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韩非。
韩非会意,立刻就开口对着荀况说道:
“恩师,弟子跟随家主也有一段时间了,自认为对赵国政坛算是有些了解。”
“齐王耽于享乐,又有后胜这般佞臣掌权,齐国政坛之中乌烟瘴气,导致稷下学宫也是乱七八糟。”
“赵王虽也享乐,但朝中有都平君、平原君、蔺卿以及家主等诸多贤臣,政坛风气清明。”
“地方官吏敢于做事,赵国连年扩张,也是因此。”
“齐国得吞并半个燕国,只不过是因为和赵国当了盟友,并非齐王之功。”
“若恩师能前往赵国,弟子相信新的学宫一定能在恩师的手下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