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战国时代后,再想要看到这种充满商业活力的氛围,就得等到宋朝了。
小摊贩们热情的招呼着。
“客人要看看吗?上好的桑葚!”
“布匹,自家织的布匹,便宜好穿,不磨皮!”
“刚刚生下来的小黑犬,长大后可以看家护院,价钱好商量。”
各种各样能想到,想不到的商品都在这里售卖。
有客人直接丢下钱拿东西就走,多一个字也懒得说。
也有客人站在那里喋喋不休的和摊贩理论,一定要把价格压到心仪的数字。
李建微微点头,道:
“走,我们去粮店。”
和其他商品不同,几乎没有人摆地摊来卖粮食。
不仅如此,每一家粮食店的占地面积都不小,比起周围的店铺要显得大很多。
蔺仪对此显然见怪不怪,对着李建解释道:
“粮食是一定需要库房来存放的,处于方便售卖的考虑,这库房往往还不能离店铺太远。”
“而且很多商店的资金周转都需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是做不了这门生意的。”
李建闻言,若有所思。
赵国官方是不做粮食生意的,而粮店的这种特性又注定了只有大贵族和大富商才能入场。
换言之,只要少数几个粮店背后的大人物达成意见,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对粮食的价格进行操控。
李建走进一家粮店,立刻就有掌柜的上来招呼。
“这位贵人,不知有何吩咐啊?”
做生意的都是人精,能做到掌柜的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