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赶到翰林院,还没进门,便听见里面争论不休的声音。
“咳咳。”
朱元璋在门口猛咳了一声。
闻声的众人看到皇上站到大门口,立马纷纷跪了下来:“参见皇上。”
“何事竟然让你们这般面红耳赤,争论不休。”
朱元璋面上波澜不惊,径直走到院中,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皇上,您看看这篇策论。”
刘三吾上前,将手中的策论递给朱元璋。
知道这策论是朱烨的,朱元璋定然会倾向自己的亲孙子。
刘三吾没好气的瞪了方孝孺一眼,心中暗道:“等着便是,一会皇上就得让你好看。”
朱元璋接过刘三吾递来的策论,先是皱眉。
这狗趴一般的字迹,一看就知道是自己那个孙儿的笔迹。
也就只有朱烨能写出这么难看的字体来。
不过随着朱元璋深入的阅读其中的内容,脸上的喜色越来越甚。
这臭小子,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让人大为震撼。
就连朱元璋自己,对开放海禁这件事情也只是心血来潮有个念头罢了。
却没想到朱烨竟然可以如此体系的将开放海禁的利弊清楚明了的规划出来。
就连朱元璋都不得不佩服朱烨确实有大才。
许多事情,放在他这个帝王的身上,都未必有朱烨看得这般细致遥远。
朱元璋确实是有了开放海禁的想法。
但是他知道,这不仅是涉及了他自身的利益,更是牵扯到了整个大明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