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拿着朱烨的策论,信步回到寝宫中。
却仍旧安耐不住心中的思绪,将袖中叠放好的策论掏了出来,朱元璋爱不释手的反复品读着。
“这条写的甚好,开放海外贸易。”
“不过,这条还是有待考量。”
朱元璋一遍仔细阅读着,是不是的还要提出来自己的意见建议。
一会的功夫,朱烨那篇策论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批注。
朱烨的策论让朱元璋叹为观止。
很多超前的眼光和想法,让朱元璋自己思路大开。
一字一句写进了了朱元璋的内心,让朱元璋审阅完都忍不住大呼痛快。
无论是朱烨对海禁的解读,还是看法,都让朱元璋从另一个方面看到了开放海禁对大明带来的利益。
这么好的策论,若是放在旁人身上,今年的科考状元非此人莫属。
可是,偏偏这策论出自于朱烨之手。
朱元璋此时心中百感交集。
他即为朱烨有如此深厚长远的目光而感到欣慰,但是又为朱烨如今的身份处境感觉到无能为力。
若是,当年的事情没有发生,他的大孙如今仍旧承欢膝下,在自己的身边长大。
自己就不用这般如此为难了。
朱烨……朱雄英呀!
朱元璋终是叹了口气,将朱烨的那篇策论好好的收藏了起来。
看了眼呈送上来的院试名单,朱元璋还是提起朱砂笔。
“大孙啊大孙,可莫要怪咱,不是爷爷断你官路,而是你另有阔途呀。”
朱元璋喃喃自语着,伸手将朱烨的名字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