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郑和就不一样了,就算他跑出去和旁人说,皇上想开放海禁了,怕是也没人信他。
所以,朱元璋大可放心的和郑和探讨。
况且通过郑和的策论,朱元璋觉得郑和倒是个可塑之才,可以往开阔海域实施航海的方面培养一下。
所以他拉着郑和一番讨论,郑和在懵逼的状态下,只能支支吾吾的应付上几句。
不过还好朱元璋自己兴致勃勃,倒是没有发现郑和的异样。
这也亏的郑和之前因为担心自己考试作弊的事情败露,所以在殿试之前,倒是特意恶补了一下关于海禁的知识。
虽然在殿试的时候没有用上,但是可能是因为在压力大的情况下补习的知识,反倒很是深刻的印在了郑和的脑海中。
所以,在朱元璋提出问题,郑和倒是能够勉强附和上几句。
但是一老本等的回答,并未让朱元璋满意,反而对郑和这个人的看法稍微有些改观。
郑和后来学习的知识,都是一些固化的思想。
朱元璋想要的,是新的思路,就好像朱烨和他提出的那样。
所以,从中郑和这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朱元璋心中有些怅然若失。
看着郑和,朱元璋心中不由得感慨,果然这世上,比自己大孙儿优秀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郑和不知道朱元璋此时的想法,只是看着朱元璋盯着自己,他又不由的垂下头去。
他实在是招架不住朱元璋这审视的目光。
那可是皇上呀,皇上看着你,要么是想抬举你,要么是想杀了你。
想到自己刚才的表现,郑和当然觉得,皇上这般盯着他看,肯定不是赞许。
“你先回去吧,改日朕再叫你。”
朱元璋看着颤颤巍巍的郑和,顿时心中又升起一阵不悦,冲着郑和开口打发道。
“是,臣告退。”
郑和如蒙大赦,赶紧谢恩离开了奉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