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科举

作者:高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么巧,晁清连忙道:“回禀周参事,我兄弟这次来京兆参加科举,他现在就在京兆,我们刚才还在一起吃饭。”

“哦!他要参加科举,那就暂时不打扰他,等他考完科举再说,我很想了解一下海外贸易的情况。”

晁清点点头,“等他考完试,我一定带他来拜访周参事。”

周宽呵呵大笑,“我随时欢迎!”

说到海外贸易,陈庆倒想起一件事,他问晁清道:“这几天有郑都统的来信吗?”

晁清连忙道”“前天有一封信,放在郡王的桌上。”

“奇怪了,那我怎么没有看见?”

晁清想了想道:“有可能被压在昨天那叠牒文下面。”

“那我去看看。”

陈庆快步回到自己官房,果然在一叠文书下面找到了郑平写给自己的信,自己居然没有看到。

他连忙打开信,果然是他期待的消息,需要的百艘万石海船已经抵达江陵城。

陈庆立刻提笔写了一封回信,告诉他,自己将在十天后出发。

...........

三天后,川陕第二次科举考试正式开始,考试在去年建成的考试院进行,考试院建在城外,占地足有千亩,最多可同时容纳十万名士子一起考试,堪称天下最大的考试院,由于占地太大,在内部通行都要乘坐马车。

整个考场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区,每个考生必须先到自己所在区排队进考场,这次有四万两千名考生,所以开启了五个区。

晁昆的考号是丙区,光是丙区就有一万人排队,排成十个队,搜身可以入内,然后再找到自己的考区,里面有二十排,每排有五百多间号屋,然后再寻找自己号屋。

规模太庞大了,事实上,京城参见科举并没有这么多考生,比如唐朝,六百多个州,每个州也就推荐二十余人,每次科举也就一万余人,然后进士刻录取十几人,然后明经科、明算科再录取若干人等等。

陈庆是为了让读书人对京兆有向心力,所以各州不限名额,结果导致只要通过州试,就可以来京兆参加科举,来回盘缠路费以及在京兆食宿都有补贴。

士子们花不了多少钱,当然愿意来低价旅行一趟,就算考不上科举,也能交朋友、长见识,还能捞点纪念品回家,每个士子考试时发一张羊皮,考完试可以带走,一张羊皮要值好几贯钱。

正所谓,高高兴兴来科举,开开心心把家归。

晁昆的考号是丙考场第八区一八二号,是一间只有三个平方的小房间,里面是一个砖台,可以躺下睡觉,坐起身,将一块木板搁放在门口两边的砖嵌上,这就是桌子了,帘子必须拉起来,外面的巡逻士兵和考官可以随时监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