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张弘道执着于搜捕、封锁亳州城,敬铉早就不耐烦了,不说而已
其实张弘道与元好问也颇有关系。
他妻子出身于东平严氏,其祖父严实、其父严忠济皆一方诸侯。而元好问当年被蒙军俘虏,长年受过严实庇护。
另外,他二哥张弘基早年曾求娶过元家次女元严, 被元严以一首诗拒绝了, 诗云“补天手段暂施张, 不许纤尘落画堂。”
总之这北地稍有名气、地位的人物,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
今日出城相送,张弘道看着府中各位先生们神色郑重的模样, 心底不由涌起一阵后怕。
中州集金实录等等,关系的是中原文脉传承, 二十余年来, 包括张柔在内, 中原多少人物呕心沥血,要保的就是这文脉。
回想前几日真是昏了头了, 非要揪着李瑕不放。这种时候,万一给家里引来祸事、耽误了一代文坛宗主临终托稿
张弘道思及此念,额上隐有汗珠沁出来。
待马车将启程, 他终是忍不住长揖到地, 向敬铉称了声谢。
“太宁先生路上小心晚辈深谢。”
“五郎终于明白了。”敬铉抚须叹道:“人呐, 有时不宜太执着。”
“是, 谢先生提点。”
远远的,有个小牧童从路边的树林里跑出来, 脸跑得通红,又有害怕,却还扯着嗓子喊道:“哪位是白朴白先生?”
白朴转过头, 道:“在下便是。”
“有人有人给了先生这个。”小牧童扬了扬手中的纸。
白朴连忙上前,问道:“他还说什么了?”
“他说那天与白先生提及的那首诗他又想起了三句, 写在这里,送给你。”
白朴大喜, 问道:“可是他说从书上看来那赵翼的诗?”
“好像是。”
白朴伸手才要接过,那小牧童却又问道:“有有有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