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
余天谢过,把两斤酸三色扔在板车上,起身前往芦苇荡。
路过水田,不少村民已经起床下地干活了。
一大片稻田,再过些日子就能收割。
水田里,不止有农作物。
包括黄鳝,鲫鱼什么的,也不少。
这些后世受人追捧的野生资源,在八二年,只是农村最普通不过的东西。
尤其是水田里的黄鳝,那时的做法还不够精细,人们都嫌弃它腥膻,不愿打捞。
一想到各种各样的生财之道,余天越走越高兴,两眼放光。
不过这些田里的宝贝,还得等等。
等收割之日,他再过来研究。
余天的家里,也有一亩田,之前让三哥种了,他也不打算往回要。
一路想着,很快到了芦苇荡周围。
不少贪玩的孩童,早早就在这附近聚集。
八几年的孩子,没什么可玩的。
不像后世,有王者之类的游戏。
后世许多的孩子,早早就戴了眼镜,眼神儿都不好。
可在八十年代,戴眼镜的人,一般代表着有学问,和网瘾少年不挂钩。
“孩子们!别玩了!来,我这儿有好东西!”
余天放好板车,拿起酸三色,大喊了一句。
闲玩的孩子们,一般都在八九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