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长舒一口气,心中暗想:像李婉柔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买家嘛。
她甚至没有像之前问余天一样,问问李婉柔具体要做什么。
这种舒服的感觉,让她放下了不少戒备。
“那...”
她客气地倒了杯水,递给李婉柔,“妹妹,价格方面,你不讲讲了?你也应该听说了,刚才我给冯斌的价格,可是一千九啊。”
冯斌就是刚才那个壮汉。
李婉柔摇头,语气轻柔,“姐,我听见了,也感谢你的坦诚相待。价格就不讲了,两千,您收着。多的一百,就当是妹妹请你吃饭的钱。您身份高贵,咱们没必要和那些素质低下的市井小民生气。”
话儿是越好听越有用。
李婉柔特别用了‘咱们’。
这是把她自己和梅姐,比喻成了一类人。
别小瞧这种简单的话术。
用对了场景,其中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的。
果不其然。
几番对话下来,梅姐和李婉柔的关系又近了好几分。
谈了不过十分钟,两人便签订了协议。
八十年代买卖房产并不像21世纪那样复杂。
甚至一纸协议,也能作为‘买卖合同’,具有法律效益。
一个小时后。
李婉柔已经把手续和钥匙拿到了手里。
这个二层小楼,从此便正式成为了她和余天的固有资产。
梅姐很麻利,雇了些人,组织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