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万万含糊不得,大臣在祭祀过程中稍稍失礼,都能降职罢官。
祭祀的种类也比较多,冬至祭天于圜丘,夏至祭社稷于方丘,盖因天圆地方也。
三更天,李愔就被叫起,沐浴更衣,然后随着大部队,前往太庙。
今时不同往日,就连许久未曾露面的太上皇,都被人搀扶着,来至太庙。
而李渊一脉的子孙,也有五六十几人,尽皆在列。
这里面主要就是李渊的儿子,以及李二的儿子。
有些年龄还差不多,就像李愔,还得管比他年龄小的李元婴叫一声叔父。
这李元婴,就是后来被封为滕王,建了滕王阁的那位。
而李渊和自己的发妻窦皇后所生四子,如今却只有李世民这一脉。
隐太子李建成和老四李元吉,因玄武门之变,子嗣都被诛杀。
另外还有老三李玄霸,年十五而亡,并未留下子嗣。
这位就是演义小说中,那位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
李二前两年把自己最喜欢的四皇子李泰,过继到李玄霸的子嗣。
太庙中供奉的始祖,竟然是老子李耳。
甭管是不是真的祖先,反正先往脸上贴贴金呗。
经过一番冗长枯燥的祭奠,祭祀终于结束。
太监搀扶太上皇站起来,此刻的李渊,鬓发苍苍,眼圈虚浮,已经显得颇为老迈。
他站立良久,儿孙也只能在后面静静地陪着。
回头望望身后的子孙,李渊脸上那松弛的皮肉抽搐几下:“吾将入此耳!”
苍老的声音,忽然在大殿中响起。
声音里带着几分悲凉,似乎又带着几分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