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外,朱瞻基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官员拥有太大权力的情况,这不利于王朝的统治。
所以,这一次建造这巨碑的目的,除了要以此取代祭天之礼外,便是给他自己创造了一个封赏的名目。
如今这巨碑,就好像唐时的武庙一般。
只不过武庙这个东西被他太祖给取消了。
如今再次搞出这么一个形势,并且在规格上是以有功于华夏为前提,要比单纯的一个武庙要牛多了。
这可是流芳百世的事情。
对于那些已经看不上太多金银珠宝的臣子们而言,这种赏赐有时候要比其它的赏赐更加珍贵。
就比如现在被朱瞻基安排在那漠北的于谦。
以前世对于谦的身平了解,一个留名于巨碑,有功于华夏的名头,要比赏给他什么官职都要珍贵的多。
伴随着朱瞻基身边的太监赵全将提前预备好的名单当中宣读后,那些被提到的官员们,脸上都满是红光。
开玩笑。
做臣子的,除了造反,这一辈子求的不就是一个流芳百世嘛?
按照如今朱瞻基对这巨碑定下的基调,那是要世世代代,任何一个朝代都要流传下去的。
能上这巨碑之人,日后绝对是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虽说一旦明朝覆灭之后,后世人不一定认可前朝之事。
但以朱瞻基今日所言的内容,后世之君只要不是一个小肚鸡肠到极点之人,便绝不会不认。
最重要的是,朱瞻基说了,这不是在记录有功于大明朝的功臣,而是有功于华夏之人。
后朝之君若是真敢将此碑毁掉,那便是与天下为敌,与整个华夏为敌了。
比如那写在最前列的三皇五帝。
哪个华夏皇帝敢不认这几个。
毁他们丰碑,不就等于是毁掉了整个华夏文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