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自然也是站在太孙的角度,为朱瞻基在考量。
面对众人的话,以及那杨士奇的劝谏,朱瞻基并没有责怪什么。
他很清楚,这些人说的都很对。
如果按照历史,在这样的局面下,自己那二叔和三叔是一定会造反的,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就即便是如今,在他和二叔三叔之间的关系有了缓和,甚至很好的情况下,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二叔和三叔在这种局面下还会不会顾及这些。
他们的手中,可是有全国的精锐。
一旦动手,整个大明朝都拿不出什么力量可以与他们来对抗。
就即便是按照当初他和二叔之间说过的,可以留对方一条命,但谁知道二叔还认不认,就算认了,又会不会在漫长的时间中改变心思。
还有他朱瞻基自己。
那样被囚禁的生活,他真的可以接受吗?
又愿意看着大明朝的江山,在有了如此好的开头后,落入二叔的掌控中吗?
朱瞻基不知道,这些他自己都没有想好。
不过他更清楚的是,他必须要在这一切发生之前,做点什么。
随即,朱瞻基示意那杨士奇起身后,也没有过多的矫情,便直言道:“按照诸位的意思,接下来该怎么办。”
听到朱瞻基的话,在场的众人都是心中一定。
他们明白,他们面前的这位太孙殿下虽然并没有说什么实质性的话,但他们都很清楚,太孙这话,已经是认定了他们说的这种可能,并且认可了目前的局势。
见太孙殿下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有了决断,众人对这位未来的君王也是异常的认可。
身为主君,若在这样的时候不做所有人的主心骨,反而是哭哭啼啼亦或者情绪悲伤过度,还需要别人来劝说.....
但从这一点上,就不是一位合格君王该做的。
而在有了太孙殿下的认同之后,在场众人再说话时便轻松了许多。
还是那杨士奇,当即便在众人的目光示意下,开口说道:“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汉王和赵王真的铁了心的要造反,甚至兵临城下,以如今城内的兵力根本无法阻挡,虽说靠着城池的坚固,坚守几个月不成问题,但城内的粮食有限,无法长久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