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一个时代,是成吉思汗的年代,这两个人必然会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可惜。
这就是大势。
而何为封建王朝之大势?
其实就两个字,人心!
就好像天下苦元苛政久矣,此便是天下人心,乃大势之所显。
大势之下,明朝顺势而起。
可裁撤中书省中,何为大势,天下苦淮西勋贵久矣。
天下士子无晋升之途。
各地受淮西勋贵欺压。
加上封建王朝中央集权此亘古不变之大势。
一夜之间。
明廷当中以胡惟庸为首的庞然大物,顷刻倒覆。
若非如此种种,一个深居皇宫,无三头六臂,亦无分身之术的帝王,又何以掌控天下?
做到这一切的背后力量,是什么?
借的正是天下大势之力。
试想,任何一个游离于淮西勋贵势力之外的士族,在看到这种状况下,哪个不会加一把劲儿?
都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可这朝廷之上的淮西勋贵,几乎等同于封死了天下士子之路。
而伴随着朱瞻基不断的查阅和思考这些历年的奏折,他在其中学到了不少,也彷佛正在跨越时代一般,体会着自己那个未曾蒙面过的太爷爷。
所以,渐渐的,朱瞻基对于每日查看奏折这件事,非但再没有半点的抗拒之心,更是喜欢上了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