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秀深施一礼,转身就走。
程氏见她走远了,整个人都气得直哆嗦,对李村正道,“你看看,你看看……这叫什么事儿啊?啊?
这老杨家要干啥?大过年的,几个孩子在外头嘶闹,他们大人跟着掺和什么?尤其是那个什么京城大官儿家的闺女,她……她欺负小孩子,还是个人吗?”
李周氏也挺气愤的,接言道,“是啊,娘说得是这么回事。小孩子吵闹疯打,那是小孩子们之间的事儿,你说这大人跟着掺和,尤其是大过年的,谁不想晦气?
爹,不是我当儿媳妇的不懂事,说话难听,实在是……这杨家啥意思?他们以为动手打了孩子,苏娘子就能服软了是咋?
前几次他们杨家也不是没吃过苏娘子的亏,咋就都不长记性呢?大过年的大人家孩子,就苏娘子那暴脾气,她能忍了?
我看哪,这回苏娘子不顾忌讳就登门来,是不是想着跟您打声招呼,然后又去请了大夫,大招旗鼓地在大初一请大夫看伤,人家可能是抱着要把这事儿往大里闹呢。”
不得不说,李周氏这番话,还真说到真相上去了。
苏金秀花了双倍的诊金钱,将村里的村医给请回去给孩子们疗伤。
村医家有外伤膏药,拿了一大瓷瓶,给几个“面目全非”惨不忍睹的几个孩子抹了膏药,嘱咐三天内不要碰水。
苏金秀感激他能在大过年的,不嫌忌讳的上门看诊,便付了膏药钱之后,又给拿了四样小礼儿。
这么敞亮大方,乐得老村医胡子都撅了起来。
不过,出了苏家新宅的门,正好碰上几个听到动静的村民来打凑趣听新闻,他就换了一副义愤填膺,抱打不平的神色,将几个孩子被打成惨状,跟几个村民们说了。
几个村民回家一学,这事儿就一传俩,俩传三,就传开了。
其实,村里有些人家已经知道苏氏的几个孩子挨打的事儿了。
村里一帮小孩儿在一起玩儿,小虎子兄弟姐妹几个挨打,他们就在眼前见证了全过程,所以,一回到家,就跟家里人说了这事儿。
老早知道信儿的人家,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几巴掌几撇子的事儿,伤及不到闹到全村尽人皆知的地步。
可大年初一,苏金秀就请了村医给孩子们看伤,这事儿就严重了。
不然,谁家大过年的请大夫?这不是犯忌讳,找不自在吗?
老村医见了好信儿来问究竟的村民们,也没瞒着,将小虎子兄弟姐妹四个伤势一说,这一下,村里人都感到是轻的严重性了。
苏氏苏金秀,绝对不会就这么咽下这口窝囊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