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天轻轻的一扬手,旋即抛出了一个故事。
“有关孙策的故事,民间早就流传开了。有一次,孙策麾下一个骑兵犯了事儿,他琢磨着孙策就是再狠也不敢到老东家的地盘上杀人吧?于是就逃入袁术的大营躲在马厩之内,没曾想,孙策听说过,提着古锭刀直截了当的杀了过来,把这人宰了,再去拜谢袁术。”
“面对着怒气冲冲,杀气腾腾的孙策,袁术都怂了,他还连连宽慰似的打哈哈‘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
“这小事儿乍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可指名了孙策的军纪严明,行事果决。便是因为他的治军之严明,他的部众从最初的数百人,一念之间,发展到五、六千人…关键是三军将士服他,敬他,甚至愿意为他拼命!”
讲到这里,易小天一摊手,感慨道。“江东上一次出现这种江东子弟甘为子拼命的境况,还得追溯到西楚霸王项羽时期吧?”
霍…
曹操浑身都颤粟着。
偏偏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故事,让曹操意识到,孙策比他想象的要厉害多了!
从诛杀逃兵这件事儿上,就能寻觅出一些端倪…
真要论起狠来,这位十余岁的少年倒是比起他曹操,都是不曾多让。
好一个治军严明。
“易兄,经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更欣赏孙坚的这个长子了…”曹操感慨道…
以往他会称赞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现在他更像称赞一句“生子当如孙伯符…”
嘿,敢情孙坚长的五大三粗的,在生儿子这一项上。
曹操承认,他比不上,望尘莫及,老孙家的种就是强悍哪!
“瞒兄,这才哪到哪了?”易小天直接摆摆手。“若是只靠治军的严明,江东之地又怎么会心悦诚服?江东小霸王的名望又怎么能传言九州…”
易小天吧唧了下嘴巴,旋即继续讲道。
“刚刚咱们说的治军严整,这是孙策短时间内攻取江东的其一秘籍,这其二嘛,就是他手下的人才…”
唔…人才。
提到了曹操最为关切的话题,他登时竖起了耳朵。
“其实,这倒是多亏了孙家的金主袁术袁本初的助力,说起来,袁术也是积极的招揽人才,可偏偏,他麾下的要职一直都留给了袁氏的门生故吏。这种情况下,以庐江周瑜为代表的文武就有点怀才不遇的味道,他们开始齐齐的倒向孙策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