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想,在细细的想…
根据情报,建安元年,袁绍的儿子袁谭带兵攻打北海,孔融恰恰是北海相,他与袁谭整整打了一年。
据细作传回的情报,那时候…城外都已经箭如雨下了,孔融依旧在读书,谈笑自若,从没想过怎么去解围!
后来战败了,手下只有几百号人,孔融无奈之下才逃了出去…连妻子老小都被袁谭俘虏了。
再说之后,他投降曹操,每每有战事,他总是引经据典的去论述,俨然一副纸上谈兵的姿态。
可…这分明就好似是一个萌新的网文作者去指导别的写手怎么写出精品,怎么写出“万定”,这不是扯蛋么?
曹操越琢磨越觉得有点滋味,刚刚琢磨到这里,易小天恰逢其时的话语接踵而出。
“瞒兄?我印象中,当年黄巾起义,哪怕他孔融的麾下有太史慈这样的猛将,可最后…愣还是被黄巾贼管亥打的抱头鼠窜,后来他又跟袁谭打,我记得打了有一年吧,最后还不是仓皇逃窜。”
讲到这里,易小天吧唧了下嘴巴。“我寻思着袁谭的战斗力就够渣渣了,最后能被他打成这副模样,由此可见,孔融的战斗力简直比渣渣还不如呀!”
易小天嘴角微微的勾起,藏不住的是对孔融的嘲笑与鄙夷。
他微微张开眼眸,话锋一转。
“瞒兄?你可知道,坊间对孔融这个家伙的评价如何?”
“如何?”曹操耐心的听着,这猛不丁的一个反问,曹操更显好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易小天直接言出了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对孔融均是最中肯的评价…
唔…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曹操深吸一口气,继而“哈哈”笑出声来。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那意思不就是说他孔融,小时候了不起,长大了平平无奇嘛…
呵呵…
结合下他孔融这些年在乱世征伐中的溃败、挣扎,可不就是易兄提到的这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嘛!
可见四岁懂事让梨,未必长大就一定成气候呀!
哈哈…想到这里,曹操的心情爽然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