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眼看他楼塌了

作者:牛奶糖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同样的事情,对于荆南、蜀地、以及江东来说,产生的影响就各不相同了。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北方那些曾经以盐业为生,经历了此次变革后存活下来的士族,都得到了有间山庄特供的精盐制盐法。

盐矿仍旧掌握在士族手里,只是有尚书台管控,精盐的价格再也高不起来。

可荆南、蜀地以及江东,可就没有这个机会窥得天机了。

他们要制取精盐,仍旧只能以从前的土法,打盐井,挖盐矿,能得到什么品质的盐,全看老天爷赏饭。

一个家族如果能够世代占据精盐的盐井,只要他们不蠢,从有一天会成为庞然大物。

偏偏…偏偏北方盐业的变革,让这种优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

荆南蜀地不以盐业为支撑还好,价格的崩溃,并没有让太多人损失过重,嗅到风声的刘璋刘备都跟着喝了口肉汤,北方的盐价降了下来,他们就派人从北方进取低价的盐(走私),然后从各地以稍低于曾经青盐价格的高价卖出——美名其曰,造福百姓。

实际上,即便他们卖出的价格已经比起当年精盐的最高价已不足三成,但…这仍旧是一本万利。

——

江东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盐业之于江东的重要性,更甚于北方,如果抛去盐业,半数的江东世家都会遭到惨痛的打击。

可问题就在于…

矿盐跟海盐是不一样的。

沥卤煎盐之术,许久之前,便有人发明了出来。

在海滨之所,开辟盐滩,引海水浇灌,经日晒之后,盐分便会附着在泥沙之上,最后挑取盐分,再经一步海水冲淋,最后得到的卤水再煎制,才能够得到如今品质较好的海盐。

如此复杂的步骤,对于人工,以及各种材料的费用都是相当的考验。

因此,历来北方的盐价高低起伏,海盐的价格始终都是那么的“坚挺”。

但…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搞的鬼,大概是与此前襄阳那次盐业革命发生的时间相差无几——一批走私的上等精盐(矿盐)就那么悄无声息的流入了江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