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时至今日依然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那句“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现在的小品造不出梗,除了小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外,还是和发达的互联网息息相关。
当年互联网资源相对匮乏,春晚的影响力还非常高。
经典小品中的一些好玩的词,就容易在大众中成为“梗”流行起来。
都说二十年前的小品不抄梗只造梗,其实那个年代的小品,也没梗可抄。
现在时代变了,好玩的梗都是先在互联网上流传。
而且互联网上的梗,都是在某个“契机”下出来的,并不是刻意去造的。
诸如永远的神,芜湖起飞……
这些梗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发酵,才慢慢出圈火爆的,这些词也不适合放在小品节目里。
就算放在小品里,它们也很难成为网友争相追捧的梗。
小品想造梗,还得是“你大妈已经不是你那个大妈,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这样的话。
江述拿出来的这几个小品,主要就分两种。
扶不扶,还不还和策划,这三个小品都是题材取自某些社会现状,针砭时弊。
在内容上略微牺牲一些包袱,笑料与讽刺上达到一个平衡。
另一种的侧重点就是搞笑了,追求商业效果。
笑点包袱相对更加密集一些,也不上价值教育观众,只让观众看完一乐就好。
不过一个经典的小品,许多观众不会只看一遍,不少人过后都会翻出来重温。
最后一个小品《说事儿》结束后。
江述和总导演打个招呼,便回酒店去了。
此时的网络上,各大社交平台自然已经满是春晚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