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奇遇单元、新生代单元等奖项,也都是走马观花。
大约五十分钟后,最后才到重量级的主竞赛单元。
这个单元的奖项数量,每一届都不固定。
但通常不超过十个。
之所以不固定,是因为有时候加个终身成就奖之类的奖项,有时候又会多给个安慰奖。
比如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元上的“评审团大奖”和“评审团奖”。
这两个奖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含金量天差地别。
评审团大奖是仅次于最佳影片金熊奖的奖项,好歹是个第二名。
翻看历届柏林电影节,每一届都设有这个奖项。
但评审团奖,就是个安慰奖,往往是某个评委特别喜欢某部电影,给这部电影争取来一个安慰。
于是就导致,这个奖项某一届有,某一届又没有了。
这十个左右的奖项中,其实除了影帝影后,其他的多少都能看江述扯上关系。
除了最佳影片/导演/剧本,还有那些评审团奖,特别艺术共享奖之类的安慰奖,
不过江述最看重的,肯定是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影片金熊奖。
按理说最佳导演这个奖也很有含金量了,但在最佳影片面前就是逊色不少。
普通观众提及最多的,往往还是金熊奖,其次是影帝影后。
颁奖典礼的过程相对比较简洁。
因为没有提名的概念,颁发奖项时,也不用介绍获得提名的人是谁。
换句话说,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9部电影中的所有导演和演员,等于都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奖项。
有一些粉丝喜欢吹自家偶像入围了国际a类电影节,这一听就知道,肯定是二流甚至三流的a类。
因为如果入围了三大,他们只会说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不会说a类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