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她还有个过得这么舒坦的大姨,没伸伸手帮忙也就算了。
还一口一个乡巴佬,乡巴佬怎么了?当年华国建国,就是靠一群农民打垮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地主呢!
“清清,你大姨就是这个脾气。”张秀娥给沈清递过来一个李子,“你别往心里去。”
出城之前,她和郑德在街边找了口井,把李子和桃子洗了洗。
新鲜的李子不仅个头大,甜度还足够。
也许是糖分缓解了沈清的情绪,吃着李子,沈清也冷静下来不少。
看张秀娟的脾气,就知道这脾气不是一天两天养得成的,十有八九做姑娘时就这样。
张秀娥忍气吞声的包子性格,除了先天因素,恐怕也有张秀娟这个做姐姐的功劳。
“娘,我没放心上。”沈清说道,“她不是看不起咱们么,这门亲戚咱不认就是了,还和咱没来西屏时一个样。”
两个镇子隔得不近,以后未必能碰得上几回。
张秀娥有点恍惚,不知道这趟来西屏是不是来错了。
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当初爹娘病逝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张秀娟。
张秀娟嫁到翟家这么多年,就一点也不想同胞兄妹吗?
沈清看张秀娥的神情,就知道她娘在想啥。
连郑德都看得真真的,她娘这是当局者迷!
不过,沈清要照顾她娘的感受,就不能把话说得太死。
“娘,我刚才听杨大娘说,我舅当年就和大姨闹得挺僵。”沈清试探着问。
张秀娥不想在闺女面前说她张秀娟的不是,“都是过去的事了,长辈之间的事,你们做小辈的知道就好。”
还长辈呢?
有张秀娟这么当长辈的吗?
沈清听归听,却不把这话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