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在铺子里忙活,把常鸿安排在旁边喝茶的小桌上做题,金泽书院的学子见了都笑呵呵地和他打招呼,问他陈先生别的丹青能不能做出题来。
沈清笑着回她娘,“您就放心吧,男子汉大丈夫,哪里就这么容易魔怔了?”
说着,沈清又顺手给常鸿出了道题。
“这题你先做着,要是解不出来,等我回来再给你讲。”
沈清的高考成绩当年在省里都名列前茅,成绩出来之后,她母校在的那个小县城整个都轰动了,各科的笔记被县城各个学校借去复印。县城里一些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花钱请她去给孩子补课,沈清都直接拒绝了。
她可不觉得常鸿这样的世家子弟有啥了不得,这可是当年别人争都争不来的机会。当然,常鸿学习的态度也不错,虽是名门出身,但也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架子。
否则,沈清也不可能花这么大力气教他。
常鸿接过题目,就觉得头皮发肉,听沈清要去出门,连忙问道:“这么冷的天,你上哪儿去?什么时候回来?”
“去村里看看,没什么情况的话很快就回来。”沈清说道。
她抓常鸿的成绩,也不是没有目的,一方面常鸿是顾含章的朋友,也帮过自己不少忙。另一方面,常鸿不远千里来到青州,除了要和顾含章搞好关系,自然也要考个好成绩回去见家中长辈。
家中长辈一大把年纪,心中最大的愿意是啥?自然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一份好成绩,是沈清去京城给常家人最好的见面礼。
回到园子里取了马,沈清跨上马背回到云来村。里正父子这些天忙着烘烤香菇,土烤房一天不歇,一筐又一筐香菇干存放进土烤房旁边新建的仓库里。
沈清这回去京城,路上的时间自然不能浪费,带上货物沿途售卖。空了的马车便折回青州,等到了京城腰上的银袋子也鼓了。身上有银钱好办事,这是无论到了哪里都不变的道理。
“德叔,咱们库房里存了多少干香菇了?”沈清问道。
“前前后后的干香菇加起来一共一千来斤,还有之前没卖出去的干货,怕得有两千斤。”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干燥的香菇香气。
郑德搬来一筐香菇干,沈清捡了一朵放在手里,菇伞形状饱满完整。即便烤干后缩水了不少,却也看得出来刚采摘下来时,品相就十分不错。
“那行,那这回我就带这么多货。州府那些酒馆的掌柜再来,您就可以告诉他们放心,咱们剩余的香菇,可以继续供给了。”
郑德倒不担心那些小酒馆,他现在更担心常鸿,昨天他去书院找胡广平谈事,还看见常鸿在那傻乎乎地做题呢。
这小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要带个活祖宗回京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