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两种经济作物

作者:虾仁丸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不种香菇他们又能干嘛去?

春天到了,地不能闲着,总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弄水田,插秧苗。

收一季稻子能卖多少钱?

里正父子的眼界硬生生被沈清拔高,种稻子这种性价比低的事情他们已经看不上了。

现在他们又不是没钱,家里没有大米,可以拿银子跟别人买。

他们的时间远比一季的稻米值钱,有工夫面朝黄土背朝天插秧割稻子,还不如开动脑筋想想,到底怎么才能挣着钱。

沈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以前华国南方一部分乡村种香菇,纯粹是作为冬天农闲的补充作物。

等到了开春腾出手脚,该种粮食还是得种粮食。

他们的确不需要靠种粮食谋生,可除了这些事情,还得考虑自然条件。

春夏两季是各种菌类的生长期,但同时很多真菌也比天气寒冷干燥时更为活跃。

除了市场的原因,还得考虑香菇种植本身的问题。

沈清想了想说道:“这样吧,咱们种还是得种。但规模得缩小,从去年有意愿到菇棚帮忙的人里,选出几个心灵手巧的。从做菇棒到收香菇全程都得盯着,咱们这回的主要目的是得编一本种植手册。”

郑德问道:“那州府那些酒楼是不是就得解约了?”

“州府那些酒楼先别忙着解约。”沈清说道。

她暂时不种香菇,不代表完全把这行脱手。

香菇不像菖蒲粉可以直接垄断,可垄断不了,她可以做整个金泽镇,乃至于整个州府最大的收购商。

从前那些个自己不种香菇,但开着货车走乡串镇的菇商,还不都是靠收购发的家?

“那剩下的田?”郑德把沈清说的事情记下,“要不暂时用来种菖蒲?”

反正他爹也经常出去谈业务,说不定今年菖蒲粉的需求量又增加了呢?没看见村里的土烤房都又新建了两座吗?

沈清现在一心挂在羽绒服上,这些比较小的事她都打算直接交给底下人处理。

郑德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这个想法不亏本,那都是好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