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京师富者,十之七八都是晋商?
他们有钱,得花出去才行,然而大明要么是南京说了算,要么是皇帝说了算,他们都不太喜欢晋商,晋商这么些年来,也没能成势。
这可不行。
朝廷上收买的官员再多,你不能形成组织势力,就是一盘散沙,真出了事,是不顶用的,钱再多没有力量保护怎么行?
因而。
晋商不仅与宣府、大同的边军将门纠缠不清,在这太行山中,许多山贼,本就是他们培养起来的……
张执象一路见闻之后,决定绕个路。
他走到飞狐径后便折返向西,往大同而去。
越往西走,越是感觉到大明朝的气候问题,400毫米降水线的远离,让太行山以西的这边,明显荒凉,哪怕是五月入夏了,也不见江南的满目绿色,而是多有黄沙。
走到大同,才知晓边军苦寒。
哪怕临近黄河,也是黄沙漫天,出了大同,到了长城外,才明白什么叫做荒凉,也算明白为何大明不收河套了。
因为这里根本就没办法生存,茫茫荒地,连蒙古人都看不见。
要一直往北走。
走到黄河“几”字的最北边过了河,才能够看到一块绿洲,那里是丰州滩,也就是明史里记载的水草丰美之地。
那里是现代意义上的河套,而古代意义上的河套,是黄河以内。
在黄河与长城之间的数百公里土地,所谓的河套地区……全是荒漠,是毛乌素沙漠。
大明不比现在。
五月的黄河,夏季枯水期开始,在中上游的位置,那水流量根本不像是母亲河,动了冬季枯水期,断流会更加频繁。
蒙古人都不要的沙漠,被吹成水草丰美,塞上江南,明史更是记载夏言因为谏言收复河套被斩,简直就是个笑话。
沙漠给你,你去屯田?
而且从大明开国以来,就没有占领过河套,又哪来收复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