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盘中米肉,源是何处

作者:江天寥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张执象摇头:“钱不变,需要付出的物资却少了,只要膨胀超过债务利息,实际上就等于没借贷,期限到了,债务也就消失了。”

顾璘活学活用,问道:“那,代价呢?”

张执象答:“对外贸易。”

是的,大明国内通货膨胀了,但货币对外可不一定会贬值,而是会一直输出到外部的通缩结束为止,而海外各国都以大明宝钞的外汇作为发行货币的锚定物。

那么蓄水池的容量,是巨大的。

顾璘并非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圣母,代价能够转移给蛮夷们,他自然是没有意见的,朝廷的设计环环相扣,他是相当钦佩。

可最后还式有一个疑问:“你还是没有回答,工资的差距问题。”

张执象说道:“我其实回答了。”

“城市待不下去,可以回农村,我给了他们竞争攀爬的山,却也给了他们能够安心停靠的避风港,当贫富并不影响阶层流通的时候,其实也只是代表生活方式的不同罢了。”

“教育、医疗、养老。”

“我们的朝廷是大政府,保证这三个方面让百姓后顾无忧,其实就解决很多问题了。”

“而且工资差别虽然大,税收也严格。”

“更何况还有赎买。”

“如王家这种,作价两万亿的资产的赎买,朝廷每年只用给付两亿,几乎等同于白拿,而王家得到的仅仅是休宁伯的爵位而已,这个爵位还没有任何特权,更多的就是一个荣誉和名声罢了。”

说到赎买,顾璘又有话说了。

他言道:“王家以两万亿的家业才换了个休宁伯,这让其他豪商巨富如何看?又如何肯交出家业呢?”

张执象笑道:“爵位若是泛滥就不值钱了。”

“而公侯伯三等爵位,既然没有相应的权力,无非就是个名声荣誉的等级而已,有人认得休宁伯这块招牌,岂不比什么侯爵、公爵还威武?”

“至于他们不肯赎买……”

“主要是几代人的家业,他们习惯了,以为是永远可以传家的,殊不知千年沧海桑田,过百年的老字号都没有几家,哪一户能说自己的生意就永世不衰呢?”

“因而,巅峰时期卖给朝廷,才是正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