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何,陛下可一味容忍他?”
“单凭这三百零七颗人头,便是免死金牌。”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定王竟然真能兑现海口。”
整整三百零七颗人头!
满朝文武,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明白岳飞是如何将这些人头带回汴京的。
那些墙头草一般的文人公子,敏锐的意识到,就算今日童贯和赵楷联手,甚至还有张茂等翰林院学士的支持,想要扳倒赵桓,也已经是黄粱一梦。
他们第一时间倒向赵桓,眼睛冒光,击节赞叹。
“定王办到了!”
“天哪,短短十日,往返汴京和易州,摘回常胜军叛党三百零七颗人头,此等壮举,大宋罕有!”
“定王武功,不亚于哲宗!”
“哈哈哈,有定王在,金人贼寇安敢染指我大宋山河?”
“说的没错,区区金人,不足为虑。”
这三百零七颗人头的意义之大,甚至不亚于筹资大会那九十二万贯岁币。
大宋积弱,人心涣散,缺的就是一记猛药。
赵佶正是因为深知大宋外强中干,难以为继,才一味的妥协退让,倘若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他自然也会趁势成就“雄主”之伟业。
只要能够名留青史,无论是忍辱负重的仁君之道,还是武功盖世的武帝之路,赵佶全都欣然接受。
大宋朝堂风向已变,自上至下,都在朝着主战方向更迭。
眼前这些叛党人头,无疑是赵桓奉给朝堂最重的礼物,对于接下来的国策倾斜,意义重大。
纵使赵佶恨得压根痒痒,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也只能压下这股邪火。
他脸上的寒霜瞬间消解,强行挤出一抹颜不由衷的笑容。
“不愧是朕之长子,期限内兑现承诺,其谋略魄力,不亚于朕之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