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别敲了行不?”
“咚,咚,咚……”
“说你呢!你敲一上午了都,吵死个人了!”
“咚,咚,咚……呼噜噜……”
“哎呦瞧我这暴脾气!”一中年胖道士从蒲团上站起来,举起老拳就向身旁一和尚脸上糊去。
想不到的是这和尚虽然年级大了些,瘦了些,可反应倒是挺快,道士的拳头即将糊到他脸上时,头往后轻轻一偏就躲了过去。
“阿弥陀佛,《小有经》有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惛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和尚闭着眼道。
道士一瞪眼:“你念我们道家典籍作甚?显摆自己懂得多?”
“善哉,善哉,贫僧是觉得老二你应当依此经修行,定能得长生,不然凭你的脾气,不定哪天就要被人打死了事。”和尚倒是毒舌的厉害。
“诶,诶,你这贼秃敢骂我是王八?!”道士刚坐下,又气愤地站起身来。
和尚皱眉:“贫僧不是骂你,贫僧是想说你应该多行此‘十二少’,对你伤势恢复有帮助。”
道士见没找到茬,悻悻然盘腿坐下,嘀咕道:“我又不是块石头,如何行得那‘十二少’来?‘十二多’我倒是熟稔的很。”
“哎……”和尚叹息一声不再多言。
“咚,咚,咚……”
“怎么又来了,很吵的好不好?”道士皱着一张胖脸,这和尚一不说话就敲敲敲,烦死个人。
“阿弥陀佛,老二你心不静。”老和尚一脸淡然,不急不缓。
“这不是心静不静,是你不让我心静。”真想咬这和尚一口。
一只眼睁开,瞥了抓狂的道士一眼,道:“你也可以敲啊!”
的确,道士也是可以敲木鱼的,甚至有说法是木鱼最早用于道教法事,而现如今与佛教通用。
但明显这胖道士不是能静下心敲木鱼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