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风忍不住乐呵,收拾了一番后,便开始忙活。
下午的时候,徐老汉也从乡下回了。他这段日子一直在乡下,教佃农们制干药,没一天闲着。
回到家,徐老汉也是先将乡下的情况告诉清雨。
“现在药材有八成已经收割完,剩下的便是根须类药材,还要等几天。现收的生药有六百四十余石。根须类药材估计能收一百余石,总计应该不会少于七百五十石。”
清雨对这数目已经十分满意,看徐老汉明显瘦黑了不少,便劝着其赶紧去休息,然后和十安逐风一起为聚仙斋开张做最后一点准备。
...
九月二十,一个看似普通,实则很多人已经期待许久的日子,终于到了。
聚仙斋终于要开张了。
这天,从辰时开始,就陆续有人前往聚仙斋所在的位置,因其坐落于曾经的赵府,赵府在银州又颇具代表性,所以即便位置稍偏,但依旧不妨碍凑热闹的人前往。
当然,要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聚仙斋的开张感到好奇,还是因为这一个多月来,不知从哪儿刮起的风,突然间人人都在谈聚仙斋如何如何,搞得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也禁不住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此外,还有不少文人墨客,因心怀遗憾而前往,毕竟赵府是他们曾经做诗会的地方,如今赵府变成了食肆,以后要办诗会又得去哪里,让这一众文人们很是喟叹。
于是乎,还未到开张吉时,原赵府、现在的聚仙斋大门前,就围满了人。
然,足有两丈之高的高大门庭,即便四周围满了人,在这门庭前,也依旧显得渺小。
时间,慢慢到了巳正,一身着墨蓝锦袍的正堂精神抖擞地走了出来,笑容似三月春阳,看着令人舒服不已。
“巳正,吉时到,点炮。”正堂唱了一声儿,立马两个跑堂打扮的伙计拿着香跑出来,将左右几串鞭炮点燃,登时,一阵噼里啪啦炮响不停。
正堂随着那鞭炮响,也开始唱道:“三江顾客盈门至,百货称心满街春。财如晓日腾云起,利似春潮带雨来。五湖寄迹陶公业,四海交游晏子风。诸位客官,里面请。”
话一落,正堂抬手,揭下门匾上的红绸,与此同时,大门从内打开。而随着红绸落下,围观的众人也开始热烈鼓掌叫好。
这些人,有些是单纯凑热闹叫好,而也有一部分,是为那门匾上的字叫好。
“龙飞凤舞也不足以形容,这字迹看着可不像是岳老的字。”
“别说不像,说句老实话,岳老的字也比之不及。”
“银州何时出了这等厉害的书法大家?怎么从未见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