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有。”
辛洁不敢说没有,也不想承认有。但她明白这事躲不过去了,母亲既然提了,那就一定要让自己去上。从小到大,家里任何的决定,只要母亲提了,无论自己和父亲如何不愿意,最后也只能同意。
“人家刚轻松下来,瞎整什么预科班!”父亲嗔怪地瞪了母亲一眼。
母亲可不吃这一套,话说出来之前就已经垫足了一肚子的说辞。
“那预科班又不是现在就开课,还得等成绩下来了才开。有这几天休息休息就够了,还真想让她玩仨月咋的?脑子都玩退化了。”
辛洁听了母亲的话,不知怎么的,心里忽然地紧了一下。
“别吵了,住口吧!”她的眼睛死死盯着母亲那张惊讶的脸,“不就是预科班吗?去就是了。”
七月二号,预科班开学了。
一进来就看到许多高年级的学生穿着不同的校服,三五一群地站在角落里偷看。从他们那里,她才知道,原来预科班并不是只给观山高中的“准新生”们上课,只要是应届的学生就可以报名可以上。而那些来偷看的人,也都曾吃过预科班的苦。
再看观山高中的校园,辛洁的内心不由得是百感交集。
学校里到处都有喇叭在广播,一遍遍地重复“校园八禁”以及“火炭效应”之类的东西。当然,辛洁在最开始时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开了一次预科班大会,学校的教务处主任把这一切从头到尾地解释了一遍,原来所谓“火炭效应”就是在说学校的校规不许违反,违反了就要被处理;就像火炭,不碰没事,碰了就会被烫。而“火炭”自然就象征着“校园八禁”。
上头说着,底下就议论开了。
“这不是废话么?”
“我还觉得它是冰块效应呢,碰了就拔手,不碰就没事。”
“硫酸效应也对,碰了烧手,不碰没事。”
孩子议论不止,和讲台上的声音混在一起,掩盖了城墙外苍松翠柏中躁动的蝉鸣。
终于,会开完了。同学们在各自班主任的带领下回到了教室。
上课铃还没响,教室里虽然每个人都是新面孔,却丝毫不影响交流。这个时候还没有“社交恐惧症”这个词。大家就坐在座位上,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热热闹闹地讨论起自己在以前所经历的一切。
一周后,班主任忽然通知换位。有些刚聊热乎的小伙伴不得不搬着桌子分开,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学生们的怨气。
班主任在讲台上静静地看着,忽然大声地让学生们安静,但没人听。又忍了一会,突然抄起黑板擦狠狠地砸在黑板上。
“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