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5,正好赶大集咱们快去集上看一看。”
周围人的声音也让他们听明白为什么县城今天繁华。
三个人彼此看了一眼,冯慧珍倒是有些高兴,这算是机缘巧合。
本来就是想发家致富,要发家致富自然地参与到这种集体经营当中,这种大集最能反映县城和周边人们生活水平和人们的需要。
在这种集市上她才能找到可以利用的点子。
在村子里生活过之后,大概的体会就是村民们挣钱不容易,粮食不够,大多数人家生活停留在非常贫困的生活线以下。
挣的那点钱基本晚上都贴补家里的吃喝,就这样还填不饱肚子。
让他们有其他的奢侈消费,基本上没有,也就是说除了必要的消费之外,人们是能省则省。
冯慧珍原本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小吃的买卖之类,但是走在路上就歇了这个心思。
人们连饭都吃不饱,怎么会有那个闲钱去吃这些小吃?
这和自己所停留过的城市和村子生活水平不在一个生活线上。
到大集上转了一圈,冯慧珍眼神渐渐凝重起来,果然和她想的相似。
大集上虽然叫做大集,但是卖东西的人大多数都是周边的村民。
也许是几十个鸡蛋,也许是自家做的糍粑或者是米线之类的,还有街上一些卖的是家里的菜,或者养的鸡,养的鸭。
自家织的土布,还有一些针头线脑。
看着似乎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是实际上很单调。
一些卖小吃的也有,但是很明显能看出来,也就是赶集的时候才能出现。
即使是围在摊位跟前的人们,也是小心翼翼地计算着自己手里的钱。很多人都咬咬牙转身离开。
很明显人们手里的钱不足以支撑人们的消费。
在大集的这条街上,旁边的屋舍里有供销社,还有信用社,还有一些其他的厂子。
非常简陋,如果不看门口的招牌,大概都不会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