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颇为勤奋,不论是什么时辰,不论在谁的寝宫,只要宫外送来疏奏,纵然是睡下了,他一定爬起来处理。
朱元璋把书递给宫女,“让他们进来。”
“父皇,占城国的使臣入京了。”
“为何无人通报?”
“儿臣不知,在宫外回来时,看见使臣被店家赶至街头,蓬头垢面,形如乞丐,向儿臣伸手借归国盘缠。”
“何时入京的?”
“儿臣不知,大抵是两个月前。”
朝廷设立鸿胪寺,安置使臣,使臣竟两个月不得接见,沦落街头成了乞丐。
朱榑特意没让他们沐身。
那使臣披发垢面,静静地站在奉天殿里。
朱元璋脸色看起来非常差,板着脸,不置一词的气势让人畏惧。
朱榑抬头,看了眼父皇的侧颜。
朱元璋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这些官员在位置上,却不做该做的事,他的政令便无法传达、执行下去,民生也无法得到处置。
懒政失职!
倏然,朱元璋脸色更难看了。
他当就便下旨,命胡惟庸明日入宫参加朝会,完全忽视了胡惟庸正在家中服丧。
于是,奉天殿便看到一幅这样的景象。
朱榑站在朱标身后。
他是来指证的。
胡惟庸站在文官首位,中书省有一个左相,三个右相,除了李善长和李文忠外,还有汪广洋,他们抱着芴牌,肃然站在奉天殿右侧。
文臣们还不知道发生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