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帝国统治的明珠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跟随秦王前去罗斯的儒家学者大概有一千余人。剩下的都是秦王招募的农学学者、工程学者、地理学者、技术工匠、武器工匠、熟练工人等。”

“皇后赐给了秦王两亿贯钱,秦王豪掷千金,网罗了大量能工巧匠与资深学者。”

闻言,赵桓欣慰的大笑,说道:“善!善!善!朕这个皇子,临到头了,终于是皤然醒悟!”

“果然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一个国家交到了他的肩头,让他去筚路蓝缕,他终于是认清了这个现实。真正要治理一个国家,那些腐儒根本靠不上,还是要靠这些学识丰富的学者,这些技艺精湛的工人。”

这个真是一个讽刺的事实。

被儒家洗脑最成功的一位皇子,马上就要启程前往冰天雪地了,最终也认为,要去发展藩国,不能靠这些只会座谈的腐儒。

毕竟总不能靠这些袖手谈心性的腐儒,去冰天雪地谈出一片土地,建起一座城池。

《论语》教得了他们心性,可没教他们怎么对抗严寒,怎么发展文明。

这对儒家传统学术的推广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连最信任他们的皇子,都不倚靠他们治国,他们又怎么自证有治国与发展的实力?

张浚很认真的说道:“秦王如今以务实之姿,率众进入罗斯,必能有所建树,在当地建立社稷,建起宗庙,开设祭祀。”

赵桓对此毫不怀疑,毕竟皇后可是赐给了他两亿贯钱!

真是大方的让人心颤啊。

就算在太上时期的大宋盛世,这两亿钱也要整个国家一亿两千万人口纳税三年。

要皇宫所有人,全国官员,数百万军队都不吃不喝,才能攒下来这笔财富。

秦王带着这么多财富,如果还不能在当地立足,真的可以自绝于天下了。

所以赵桓说道:“秦王的事,事关战场北面。这里安稳了,战事就更有把握。枢相继续说一下后面的部署。”

岳飞立即向所有人继续讲解道:“等蒙古铁骑进入波斯,这一带拥有的军队就包括了王师六万人,蒙古铁骑两万人。再征召清教徒两万人,规模就可超过十万。”

张浚立即提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部队规模诚然已经十分可观,但这些人的后勤补给从何而来?”

“不要指望波斯都护府下面的藩国。按照我朝大军的补给标准,榨干波斯诸国,他们也无法提供。”

岳飞十分从容,显然对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他手中长杆在地图上划过了一个漫长的距离,从地图最北端,指到了最南端,说道:“这里就是此次大军远征最重要的一环!堪称我朝统治王冠上的明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