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招募人才

作者:杨氏良家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赵桓淡笑着说道:“善,甚善!卿如此忠义,朕赐卿一个汉名,赵怀忠。”

说着赵桓脸上笑容更盛,给藩国名王赐汉名,是大宋的传统了。

但想到西方鼎鼎有名的腓特烈大帝有了一个响当当的汉名,叫赵怀忠。赵桓就忍俊不禁。

这个名字真的是相当的土气啊,充满了时代印记。

就像后世那些爱军、建国、爱华一样,都是充满了时代印记的朴素名字。

但腓特烈没有多想,毕竟这个名字在大宋还是很光明显赫的,尤其还是赐国性。

这完全可以堪比大明开国名将李文忠被朱元璋赐姓朱,没有哪个臣子会不以为荣耀。

只是这位赵怀忠,能不能有朱文忠那般才能,成为当朝十大名将之一,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腓特烈立即恭敬地说道:“臣拜谢官家赐名。臣会尽快动身,前往波斯都护府,接收十字军降卒。”

“只是要前往德意志还要穿过君士坦丁堡,臣与王师该如何过去?”

谈到军事,赵桓收拢了笑意,看向地图,认真地说道:“你倒是不用着急动身,朕召你过来,是让你早做准备。可以在东京招募一批可用之才,帮助你效仿中原,迅速在王国内建立一套大一统行政体系。”

“待王师击破了法兰克十字军,俘虏你也可以一并带回国内。”

帝国人才济济,东京城内才干斐然、能够经邦济民的人才如过江之鲫。这些人只是缺一个发挥的舞台。

所以赵桓并不介意腓特烈招募走一些人才,比如他那两个好同窗。

在中原浩荡磅礴的文明体系中,这两个人能发挥多少才能,能产生多少历史影响,恐怕是难以揣测。甚至很有可能,在庞大体系中泯然众人矣。

实在是中原的人才太多了,像辛弃疾这种能文能武的超级文豪,千古无二的绝世猛将,还在学文学武,等候为国效力中。

像虞允文这种不世出之名臣,还年富力强,野心勃勃的等着执掌国家呢。

腓特烈那两个小兄弟,要跟这些数不清的盖世人杰同台竞技,怕是熬到死都不一定能执掌个重要寺监。

但他们若是跟随腓特烈回到了德意志,会立即成为腓特烈的左膀右臂,帮他设立行政体系,训练军队,建设学校,梳理税收,培养人才,贯彻习俗,设立节日,推行历法。

可以迅速成为影响德意志整个国家走向的宰相、将军、校长。

让德意志快速完成整合,推行中原文化,成为大宋藩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